2009.soirées in ocean paradise
Director’s Night – Singing Chen with her film “God-man-dog”
director and her crew will present for the projection. Time:25,March ,09 Venue:Yuen-Yang-Tien-Di Programe : God-man-dog
時間: 3月 25日
地點:遠洋天地
播放內容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納粹情趣之夜二 (Nazi Night2)
(photo:chiwei/Tzien Temple in Kaoshung,Taiwan)
Time:13,March ,09
Venue:Yuen-Yang-Tien-Di
Programe : The Life Of Adolf Hitler. (From Lee Tseng-Hwei’s private collection)
時間: 3月13日
地點:遠洋天地
播放內容: 希特勒的一生 (李增輝珍藏發表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納粹主題之夜之一 (Nazi Night -1)
Time:3rd, Jan,08
Venue:Yuen-Yang-Tien-Di
Programe :Der Untergang (Underfall)
a film focus on the last 12 days of Adolf-Hitler in the fuhrerbunker at the end of second world war.
時間: 1月3日 地點:遠洋天地 播放內容: 帝國毀滅
by 李怡志 帝國毀滅(Der Untergang)
的不知道算不算觀後感 2005-04-14 15:30 / Richyli.com 李怡志 受到邀請,我跟3位才貌雙全的美女上周一起到台大活動中心看校園場的《帝國毀滅》試映,結果發現片子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。 帝國毀滅講的是第三帝國(Das Dritte Reich)及阿道夫希特勒(Adolf Hitler )在最後12天的日子。在那幾天,蘇聯紅軍的戰車、火砲從四面八方逐漸逼近希特勒棲身的帝國總理府(Reichskanzlei),片名「Der Untergang」其實有點不太符合,因為早在這個之前,第三帝國已經走到末路了。 我在看片之前有一點受到誤導,文宣中講帝國毀滅有點美化、人性化希特勒,但我看了之後並沒有這種感覺。希特勒在片中應該是很平實的被呈現出來,而非之前在 美國的卡通妖魔化,但平實歸平實,他的罪惡並不會因此而被削減,反而像撥雲見日般地益加清楚。 影片大致上是透過希特勒私人祕書雍娥太太(Traudl Junge)的角度,來看最後12天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國是如何沒有尊嚴地倒下。導演希而許畢格(Hirschbiegel)除了雍娥太太這個角色外,還透 過禁衛隊軍醫宣可博士(Schenck)、希特勒少年兵(Hitlerjunge)彼得(Peter)、宣傳部長戈培爾(Joseph Goebbels)及太太瑪葛達(Magda Goebbles)的眼睛與嘴巴,來看、來問一些德國人在戰後不願意看到,或是不方便問的問題。 Frau Junge 雍娥生於1920年(我想年輕時候也沒有女主角Alexandra Maria Lara那麼漂亮啦,片中真正被美化的人就只有她啦!),1942年底去當希特勒的私人祕書,負責速記、打字等工作,在某個層面上等於是希特勒的手、希特 勒的嘴。但由於她當時確信自己對於納粹暴行絲毫無知,所以希特勒死後,她在「去納粹」時被評定為「合作分子」(Mitläuferin),後來回到故鄉慕 尼黑,於 2002年時以83歲高齡辭世。 雍娥雖然之前一再以自己的年輕、無知,來說明自己與希特勒與納粹間的關係,他這個觀點,在相當程度上也符合了當時許多德國人自我安慰的論點。他們確實沒有 直接參與納粹暴行、沒有上前線、沒有握過槍、也沒有虐殺過猶太人,這樣,何罪之有?可是帝國毀滅最經典的一幕,就是當觀眾在片尾長達一小時的自殺、自殺、 自殺、自殺而覺得一片灰暗後,放出雍娥太太生前最後一次接受訪問的片段。 雍娥在死前認為,並不能因為自己的年輕,而當成無知的理由。當她戰後在慕尼黑的街道上看到莎菲修爾(Sophie Scholl)紀念碑時,才發現修爾年紀跟她一樣,而且當雍娥成為希特勒私人祕書的同時,修爾則因為加入反納粹組織白玫瑰而被處死。雍娥最後替她這一輩的 德國人做了一個結論:「我當初應該知道的」。 Peter Peter 是希特勒少年兵的一員,也是希特勒與國家社會主義的忠實信徒,讓許多當時德國人稱羨不已的是,他還接受過希特勒親自頒發鐵十字勳章。Peter雖然還沒有 發育完成,反戰車火箭筒Panzerfaust超過他身高的一半,不過卻忠實地執行「領袖」的指令,捍衛柏林,還斥責他的父親為懦夫。但是最後Peter 發現一切都完蛋的時候,還是回到懦夫的懷抱,象徵德國另一群信徒在戰爭末期對於夢想的破滅。而Peter最後在殘破的橋下撿起一台腳踏車,讓雍娥載著他騎 向未來,我想大概是要表達戰後「無知」與「破滅」這兩大族群在斷垣殘壁中重建德國。 Schenck 宣可醫師(Dr. Ernst-Günther Schenck)在真實歷史中也是一名戰犯,他曾經是納粹負責營養補給的高官,也曾經在集中營裡拿人犯測試他研發用廢棄物製造的「蛋白質香腸」,可惜蛋白 質香腸沒有什麼營養,猶太人吃了紛紛死亡,所以戰後他在蘇聯苦勞關了不少年,他也是納粹醫生中,少數不允許繼續執業的(是的,跟在日本不一樣)。不過在電 影中他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,是一個視病如親、悲天憫(德國亞利安)人的好醫官,不但四處去找醫療物資給傷兵,而且還質問納粹軍人及官員,為什麼非為了意識 型態而死不可? Magda Goebbels 可惜宣可沒有機會當面詢問瑪葛達。戈培爾與瑪葛達一共生了6個小孩,分別取名為Helga、Hilde、Helmut、Holde、Hedda及 Heide,為什麼要這樣取名,就是因為要跟領袖希特勒一樣,都是H開頭。戈培爾既然是宣傳部長,當然要先拿太太及小孩來當宣傳品。瑪葛達曾經被希特勒頒 發「德意志的母親十字榮譽章」(Ehrenkreuz der deutschen Mutter, Mutterkreuz),他們的家庭是國家社會主義的先進家庭,而這六個H字輩的孩子,則是「純亞利安小孩」的典範(在台灣會叫什麼呢?),也多次出現 在當時的宣傳片中。可是這樣的先進家庭,最後沒有什麼選擇的自由。瑪葛達以氰化物親手殺死了六個「純亞利安小孩」,因為他擔心當國家社會主義毀滅後,這個 社會已經無法生活。他的先生應該很自豪,因為戈培爾在傳播學上是一個優秀的宣傳者,他不但說服了千千萬萬的德國人,更讓自己的太太願意因此殺死所有的孩 子。 最後補充 這部片子對於台灣的觀眾而言,距離應該是很遙遠的,畢竟納粹那段歷史對台灣太陌生。片中除了希特勒及太太Eva之外,相信一般人即便在歷史課本學過,也沒 有太多印象,例如禁衛軍頭子希姆勒(Heinrich Himmler)、御用建築師許貝爾(Albert Speer)等人,都是希特勒重要的執行者,甚至在很多層面都曾經影響過希特勒,不過帝國毀滅只集中在最後12天,所以這些人也大多無力回天,有的落跑、 有的無奈,眼睜睜看著自己與領袖建立的王國,被紅軍打下。 從希特勒與許貝爾、戈培爾的很多對話,以及希特勒這些幫手的行為中,可以看出納粹之所以能成功、納粹之所以為納粹,絕非希特勒一人能力所及,也不單單只是 旁邊這些人的責任而已。德國人當初確實有很多機會說不、選擇不要,但是最後他們選擇了希特勒、相信了國家社會主義,希特勒完全是以「民主」的方式獲得廣大 德國人授權的,而千千萬萬的德國人最後也不得不為了他們的「民意」而背負臭名。 沒有一點點當時歷史的背景,看帝國毀滅應該是很無聊、很悶的,看著劇中人一個個自殺、殺人,也不太知道是為什麼,比看Discovery的紀錄片還讓人哈 欠連連。不過我去看了一下演員表,主要的演員有一個最大的特點,就是全部接受過正式的戲劇教育,不是在劇院就是在大學,而且都是職業劇場演員,單純當成 「戲劇」來看,也夠值回票價了。 如果之前稍加知道希特勒崛起的過程、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,然後再拿這最後被放大的12天來想像任何一個意識型態的滅亡時,那種沈重的感覺絕對不輸 《男孩別哭》啊。